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3篇
  免费   982篇
  国内免费   1672篇
化学   3158篇
晶体学   186篇
力学   309篇
综合类   188篇
数学   620篇
物理学   211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293篇
  2013年   347篇
  2012年   302篇
  2011年   348篇
  2010年   366篇
  2009年   397篇
  2008年   392篇
  2007年   333篇
  2006年   400篇
  2005年   342篇
  2004年   299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226篇
  2000年   243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增容剂对聚丙烯/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热分解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三单体固相接枝聚丙烯作为增容剂制备了聚丙烯粘土纳米复合材料.通过XRD和TEM表征了其纳米结构.利用动态TGA方法研究了聚丙烯和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分别采用Flynn Wall Ozawa和Kissinger法研究了聚丙烯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热分解动力学.结果都表明,蒙脱土的加入明显提高了聚丙烯的起始热分解温度,纳米复合材料热失重10%时的温度比聚丙烯提高40K左右;纳米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温度区间明显比聚丙烯的窄;纳米复合材料热分解表观活化能明显增大,与聚丙烯相比提高50%以上.  相似文献   
102.
为了在分子层次上揭示相关催化反应的机理, 人们对过渡金属氧化物团簇与碳氢化合物分子反应进行了大量研究. 相比于过渡金属氧化物团簇阳离子, 阴离子对一些碳氢化合物的活性弱得多, 因此研究还很少. 在本工作中, 我们通过激光溅射产生钒氧团簇阴离子VxOy, 产生的团簇在接近热碰撞条件下与烷烃(C2H6和C4H10)以及烯烃(C2H4和C3H6) 在一个快速流动反应管中进行反应, 飞行时间质谱用来检测反应前后的团簇分布. 在VxOy与烷烃的反应中, 生成了产物V2O6H-和V4O11H-; 在与烯烃的反应中, 产生了相应的吸附产物V4O11X-(X=C2H4或C3H6).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 V2O-6和V4O-11可以活化烷烃(C2H6和C4H10)的C—H键, 也可以与烯烃(C2H4和C3H6)发生3+2环化加成反应形成一个五元环结构(-V-O-C-C-O-), C—H键活化与环加成反应都需经历可以克服的反应能垒. 理论计算与实验观测结果相符合. V2O-6和V4O-11团簇都具有氧原子自由基(O·或O-)的成键特征, 活性O-物种也经常出现在钒氧催化剂表面, 因而本研究在分子水平上, 揭示了表面活性氧物种与碳氢化合物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3.
本文研究了温度和压力对五种六氟二酐(6FDA)型聚酰亚胺膜对H_2、CO_2、O_2、N_2和CH_4五种气体透过性能的影响.在30-100℃区间,五种聚酰亚胺的透气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均符合Arrhenius关系式;在0.3-1.2MPa区间,压力对透气系数的影响很小.6FDA-4,4'-二氨基二苯酮(DABP)和6FDA-3,3'-二甲基二苯甲烷二胺(DMMDA)在100℃仍然具有较大的透气选择系数,是比较好的气体分离膜材料.  相似文献   
104.
采用ICP-AES法对生长在同一区域内的白刺与枸杞根茎中的8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植物根茎中8种元素含量丰富,并且差异明显,为以后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5.
BaZrxTi1-xO3·yLa2O3固溶体的合成、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100℃以下用软化学合成方法制备了一系列BaZrxTi1-xO3·yLa2O3O(0≤x≤0.3,0≤y≤0.04)固溶体纳米粉末.XRD物相分析及d-间隔-组成图证明,产品为完全互溶取代固溶体.从TEM谱图观察,粒子为均匀球形,平均粒径60nm.通过制陶实验对该系列固溶体的介电特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化学掺杂方法在BaTiO3中掺入适量锆和镧后,样品的室温介电常数可提高20倍.  相似文献   
106.
丁士文  高兰  王萍 《化学研究》2007,18(1):31-33
以TiCl4和SnCl4为原料,采用直接水解常压液相反应合成出了纳米TiO2-SnO2复合介孔材料.利用XRD和TEM及漫反射谱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纳米TiO2-SnO2复合介孔材料对含氰废水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纳米TiO2与SnO2复合后,导致材料的光谱响应拓宽;此种催化剂在日光灯下比在紫外灯下对废水中CN-的降解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107.
合成了3个新型开链冠醚Schiff碱-稀土离子三元配合物RE(H2L)(Mq)(NO3)3,其中RE=Nd3 ,Er3 ,Yb3 ,配体H2L=N,N-双(邻羟苯亚甲基)-3,6-二氧杂-1,8-二氨基辛烷,Mq为8-羟基喹哪啶.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热重-差热分析(TG-DTG)等手段对配合物的组成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3种新型结构稀土三元配合物在不同温度(77 K和300 K)时的近红外发光光谱.  相似文献   
108.
The first histidine catalyzed direct aldol reactions of ketones with nitrobenzaldehydes in water and in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were reported. It reveals that histidine is a good aldol catalyst for synthesis of β-hydroxylketones in water and in PEG, giving good to excellent yields of the respective products. Better enantioand regioselectivity were achieved us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PEG as the media. The results show that histidine and PEG-200 or -300 may constitute a promising environmentally benign system for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β-hydroxylketones.  相似文献   
109.
The Q-band position of tin-centered 5, 9, 14, 18, 23, 27, 32, 36-octabutoxy 2, 3-phthalocyanine(SnNc(OBu)8) exhibits dramatic red-shift as mixed with SnCl2 in CH2Cl2.  相似文献   
110.
为了在分子层次上揭示相关催化反应的机理, 人们对过渡金属氧化物团簇与碳氢化合物分子反应进行了大量研究. 相比于过渡金属氧化物团簇阳离子, 阴离子对一些碳氢化合物的活性弱得多, 因此研究还很少. 在本工作中, 我们通过激光溅射产生钒氧团簇阴离子VxOy, 产生的团簇在接近热碰撞条件下与烷烃(C2H6和C4H10)以及烯烃(C2H4和C3H6) 在一个快速流动反应管中进行反应, 飞行时间质谱用来检测反应前后的团簇分布. 在VxOy与烷烃的反应中, 生成了产物V2O6H-和V4O11H-; 在与烯烃的反应中, 产生了相应的吸附产物V4O11X-(X=C2H4或C3H6).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 V2O-6和V4O-11可以活化烷烃(C2H6和C4H10)的C—H键, 也可以与烯烃(C2H4和C3H6)发生3+2环化加成反应形成一个五元环结构(-V-O-C-C-O-), C—H键活化与环加成反应都需经历可以克服的反应能垒. 理论计算与实验观测结果相符合. V2O-6和V4O-11团簇都具有氧原子自由基(O·或O-)的成键特征, 活性O-物种也经常出现在钒氧催化剂表面, 因而本研究在分子水平上, 揭示了表面活性氧物种与碳氢化合物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